天外飞仙,青山秋色:克什克腾纪行之一

作者:秋凉 | 发布日期:
克什克腾旗大青山

我在计划十一克什克腾旗旅行的时候,大青山成为了最向往之地。所有的景色,都只限于文字的记录。究竟蛤蟆坝是个什么玩意儿,到底阿斯哈图石林有什么特别,在黄冈梁能看到什么,全都浮于想象——当然,事后的结果是远远胜于想象。甚至在到乌兰布统的前一天我都没搞清楚“乌兰布统”到底是个什么概念。唯有大青山似乎比较实际。小红书上外星人基地一样的照片足够奇特,而且爬山,爬野山,无论如何是一个相对容易具象的行动。

整个行程天都不错,独独在5日早上下起了雨。我站在经棚酒店的窗口看了一会儿,犹豫再三,对顾老师说,我们还是不去了。下雨天即使不考虑安全问题,也有一个出行体验的问题。临时改道去了盘龙峡谷和公主湖,然后把最后一天留出来再去大青山。7日一早,我还在五彩山看了个挺有特色的日出,拍到了我臆想中的照片,然后催着她们吃了点早饭——其实也没啥吃的——直奔大青山。

五彩山日出

克什克腾旗已经被列入联合国地质公园。我出发前还特意到联合国地质公园网站上看了一下,内容很简单。大青山是其中一个片区,然而并没有阿斯哈图、黄冈梁等出名。大多数人听说大青山可能想到的都还是舟山朱家尖的大青山,那也是个非常漂亮的沿海景区。小红薯们津津乐道的自然是不要门票——关于这个问题值得另写一篇文章。在S105省道上慢慢就能看到奇峰异石,转入土关线,很快能经过往大青山景区的岔路。继续往前,路侧有几处小观景台。正午11点时分,阳光洒在山前一片金黄的银白杨上,背后则是被烈日照亮的嶙峋怪石。草甸一直延伸到山脊,铺陈出斑斓的色彩。

大青山沿路观景台 格桑花背景下的大青山

徒步起点在一个叫“沟老场”的地方。开过一小段炮弹坑路,把车可以停到入口旁的居民小院,有人回来收费。路边生长着一些格桑花,衬托着背景的山坡。我在克旗一路上看到很多格桑花,但是大多数时候人在车中。这算是我此行七天留下的唯一一张带有格桑花的照片。在清澈的蓝天之下,格桑花总是带来一种格外强烈的生命力。即使在色彩丰富的秋季乌兰布统,格桑花也尤其惹人注意。

社交媒体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固定人的思维,使我们对大多数事物的想法格式化。旅游打卡是其中之一。你到某个地方去旅行,无非是用眼睛去发现自然和世界的神奇。而打卡会给你一个预设前提,这就是你看旅游自媒体为什么每个人的感受似乎都是一样的——当然,很多博主其实根本也没去过他“很出片”的地方。大青山最出名的是“大裂缝”,实际上现场看到大裂缝的感觉远没有那些从草原上突然拔起的怪异山峰震撼。

徒步路线的路径很清晰,虽然10月7日人应该已经少了很多,但是毕竟不是空无一人的地方。沿着路径绕过一座山峰,路向另一侧的山坡上伸去。这里也有一些裂缝。实际上无论在阿斯哈图还是在黄冈梁,都能够看到一些裂缝。我虽然不了解地质,但是感觉似乎是流水侵蚀的结果。在西拉木伦河部分干涸的河谷两侧,也能看到河床壁上类似的痕迹。裂缝本身并没有什么美感,也没有那种历史的沧桑感,反而是宛如外星人基地般孤悬在草甸上的巨大岩石,一下子体现出大青山独特的风貌。

大青山秋日大青山外星人基地

穿过一片河谷(裂缝),可以看到裂缝向面前的山坡伸展。穿过左侧山坡上的白桦林,就能更好地观察裂缝。山脊上风非常大,大到你根本就不想多站一秒钟。从山坡上可以看到山顶巨大的岩石,站在山脊线上往另一边,牧民拦起了一道长长的围栏。无论是私人牧场,或者是环保费,我不认为收20块钱有什么很大的问题。当然,你如果沿着围栏一直走到另一边的山上,就能走到围栏的尽头并绕过去——就像我后来从另一个方向证明的那样。

大青山最精彩的风景就在这片围栏的背后。站在围栏前就足够看到开阔的河谷、巨大的裂缝、怪异的巨石以及对面由一组或大或小、冲天而起的怪石组成的山峰。在平坦的山坡草甸上,这些巨大的岩石就如同天外飞仙一般,突兀地降落在浑圆的山巅。与以奇石著称的黄山不同,正因为没有连绵的山体,大青山才更有一种“人间塞尔达”的不和谐感。也不同于前两天看到的阿斯哈图石林,因为那些孤独耸立的巨大石林,并没有大青山这样的山峰衬托。

大青山徒步大青山怪石

女儿在山脊上被风吹得有点懵,下到这边的裂缝边上,休息了一会儿,就去赶羊了。我被对面山坡后那一片错落拔起的巨石吸引,想登到更高处去看看,也就是这样才看到了围栏的边缘。从远处瞭望巨石,尽管也有一种极强的非真实感;但是一旦爬到边上,加上强烈的阵风,便有一种更大的压迫感。即使在这烈日当空的下午,草地上清晰的摩托车辙提示着这里并未远离人烟,依然会感觉到自然的宏大和人的渺小、无力。

因为要去和赶羊的小朋友汇合,我也没能走很远。我看了一下两步路上的小环线轨迹大概11-12公里,我当天走了将近10公里,如果路线正确的话差不多也能走完小环线。但是,在这片草甸上,其实走什么线并不重要,你完全可以顺着山脊和山坡走自己的路,发掘不一样的画面。这一块块冲天拔起的岩石,在不同的角度看起来就有截然不同的感觉。在巨石间隙的草甸上,顺着裂缝,生长着一排排白桦树,在这一片狰狞之间,居然透出那样的静谧与温暖。虽然在上坡的时候我把相机塞进了包里,然而到达山脊上之后,我就再也没把相机放回去过。我心里唯一的遗憾是,如果时间再往后推一个小时,让光线再稍微柔和一些,就更好了。

大青山巨石大青山白桦树

据说在我爬山的那段时间里,我女儿又实现了新的人生第一次:站在羊堆里任凭羊群从自己身边奔跑而过。我始终觉得奇怪,我说一群羊就这样奔过来你也不害怕?如果是一群牛又会如何?她说,那我肯定不敢啊!

当我们在山坡上漫步,在大裂缝两侧跨来跨去,最终又爬上那个巨大的风口时,天地间基本上已经看不到什么人,零零散散的几个游客散步在广袤的草原上,更落寞——这可是国庆长假!沿着来路返回,看着太阳的余晖一点点从左侧的山头消逝。一回头,那块如同士兵头盔一般的巨石,正在夕阳的辉照下呈现出反差强烈的剪影。抹去了岩石的纹理,看起来就更显出其轮廓的独特。

大青山徒步大青山夕阳余晖大青山夕阳与怪石

回家以后,我找到央视拍摄的纪录片《阿斯哈图石林》,和女儿一起看了一遍,进一步了解了这片神奇山峰的历史以及科学争论。其实我之前是有点想去那个“平顶山”冰斗的,但是在两步路上我都没看到轨迹,带着孩子也就没敢往那里去。但是秋日斑斓而巨石耸立的大青山,让我对平顶山更有向往,连我女儿看到纪录片里的冰斗群,都说很想去那地方看看。

我原本以为大青山会是乌兰布统旅行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尽管完全达到预期,但是因为其他那些地方超越预期的体验,因此这片天外飞仙之地的轻松徒步——除了那偶尔大作的狂风以外——也只能算作完美的收官吧——对了,5点从大青山脚下出来之后,最后回到赤峰,还是吃到了很多年前曾经品尝过的烤肉,给完美再加一个完美的小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