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做三脚猫!

发布日期:2014-07-30

因为喜欢旅行,所以经常要上网做攻略,也常常浏览别人的游记之类。早年,携程的旅行攻略是主要参考对象,而且那时候觉得简直太神奇。以往,出门在外可参考的信息少之又少,通常是从火车站出来买一张地图。然后,有携程,开始看各种各样有用的攻略,将信息组织起来,打印下来随身带着。至今我还保留了到各个地方旅行的参考资料以作纪念。当然,今天不再需要这些东西,一部手机就轻松存储海量信息,更不要说方便接入的互联网,只是以后那种抚触尘封资料的怀念感也会随之消失——也许,这原不是一个需要纪念的时代。

几乎所有的游记或者攻略都有很多相应的照片。在我的印象里,以前的攻略图片很少,文字很多,描述详细透彻——或许也因为以前上网速度太慢,数码相机没普及。这类认真的攻略现在似乎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更多自恋自怜的小资游记。忙于开发产品的在线旅游公司早已经忘记了这个当年积累大量人气的工具,毕竟这是难以带来直接收入的东西。

我已经很少上携程,但是在马蜂窝或者其他网站上还是偶尔会怀念当时看携程攻略社区的感觉。今日的游记,完全写给自己看的流水账就不说了,认真的也大致是一个开头,描述一下时间以及怎么会想到去玩,表明一下自己说走就走的洒脱,以及昵称怪异的朋友们的游戏人生,简单交代几句去了哪里吃了啥东西,一路兄弟姐妹们如何嬉笑打骂,便是各种各样的照片作为游记的主角。尽管说有图有真相,但是我还是觉得这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我们文字能力的减弱以及感知方式的改变。

就照片本身来说,虽然评论中总是夸张的赞美,真正漂亮的照片很少见——有,但是极少数——大多和文字一样惨不忍睹。我前些天看了一些游记,忽然觉得自己领悟到了什么。因为兴趣爱好,或者说职业习惯,我常常会评估一下作者的照片拍摄水平。绝大多数游记作者属于用任何摄影设备都没什么区别的队列。地平歪得厉害的,色彩偏得离谱的,影调一塌糊涂的,还有我最讨厌不断发相同或者相似的照片——这个问题我以后会专门写一篇文章。一句话,他们只是随便拍随便发,自我满足无可厚非,点赞的是亲朋好友还好,不认识的人是什么欣赏口味我就不好理解了。问题是我也会想,他也是把自认为比较好的照片拿出来给人看的吧?那些“不太好”的照片得长什么样啊?!

这些人我们撇开不谈,因为他们和“摄影”两字实在有点不沾边。接下来,有些人的照片一看就是对摄影有点兴趣的,而这也是我这两天产生感想的群体。判断这一类作者的线索很简单,通常在他的照片里会有一些景深很浅的照片,提示你作者使用的是相对专业的设备;此外,你可以很明显看到照片是经过处理的,并且往往是蛮糟糕的处理,这是问题的关键。

你不要问我是怎么看出后期处理的,我也很难说明白其中的缘由。可是,我大致可以判断这个作者是无条件地拉S曲线,这个作者是无条件地应用软件预设,这个作者是无条件地采用现成的色彩效果,等等。后期处理原本没什么秘密,也没什么好掩饰的。我的所有照片都做过后期处理。问题在于,你怎么能让别人看出你是怎么处理的,并且一眼就看出你是怎么处理的,还处理得那么糟糕?

这些照片在所有的游记照片中属于质量比较高的,往往色彩鲜艳,对比度高,而且不时会应用各种柔化、分离色调和特殊色彩效果。可是它们离我以为的好照片差距很远,原因恐怕就在于后期处理。对于风景照片,你很难完全依赖相机的机内设置获得理想的效果——在大多数环境下——所以后期处理是必须的。后期处理的要点无外乎是调整影调与色彩,而前者最常用的手段是增加对比度,后者是增加饱和度——多少人,拿来风景照片做的两件事情就是拉曲线和加饱和度!

假如我给你一张直方图呈钟形分布的照片,告诉你使用S形曲线能够明显改善照片对比度,那么你会如何理解?你会理解为——要增加照片对比度,就使用S形曲线?!我不知道你是不是这样理解的,但是很多游记作者似乎是这样理解的。但是你忘了一个前提——在直方图大致符合钟形分布的情况下!多少次,我看照片的时候在想,假如能够给阴影补一点光多好!假如能够降挽回一些高光会多好!

于是我想,这些人是怎么学会后期处理的?喜欢旅行,对摄影有点兴趣,希望带回漂亮的照片,因此买回单反或者单电相机。然后,发现拍出的照片总是与“大片”们有差距,认识到原来后期处理很重要。接下来,通过各种搜索和简单学习,掌握了一些后期处理的必杀技——比如S形曲线,被许多人奉为最高级的后期处理技术。他们缺少的是什么?是对后期处理原理的理解,是对工具工作方式的理解!

我承认,曲线很强大,但是强大的不是“S形曲线”,而是“曲线”这种工具。曲线的强大性在于它能够根据不同的影调分布解决不同的影调问题,在于它的个性化,为所有需要增加对比度的照片无一例外地使用S形曲线是非常错误的。任何后期处理工具都是如此。如果想通过简单的批处理方式来解决后期处理问题,或者采用几种处理技术来解决大多数照片的问题,那么你不会获得很好的效果。

让人一眼就看出自己的三脚猫功夫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当然,也得承认看得出的人不是大众。我觉得假如你想学习后期处理,那么就别做三脚猫。不做三脚猫的最好方法就是承认原理与基础的重要性,并且认真学一学、想一想、试一试。而这也是我一直所遵循的理念,尽管有人不那么认同。

经常有人问关于后期处理的思路,但是我似乎很少专门谈“思路”。为什么?因为思路不是空中楼阁。思路是建立在你所拥有的工具与能力基础上的。当你想要处理一张照片,你首先是觉得它有问题,然后是要解决问题。因此,第一点,你能否发现照片的问题?你只是单纯觉得照片看起来不舒服,还是知道照片的影调与色彩问题在哪里?假如你压根不知道问题,那你自然就没有处理的“思路”。第二点,你是不是知道怎样用合适的工具来解决特定的问题?如果你手里没有多少工具,或者你不了解不同工具所能产生的效果,那么你的“思路”又从何而来呢?

在我的整个后期处理学习过程中,从来没有专门看过关于“思路”的教程。我自己的经验是不断看基础操作教程,不断操练,不断理解。CS3你学了,CS4来了你再学一遍,CS5来了再学,CS6,CC,有机会就反复,千万别以为自己已经都会了。可能有许多重复,可是每学一次都会有新体会,而思路就这样一点点来了,这就是温故知新,简单的道理。在我网站上方的随机图片展示中,你会看到一张一棵树的照片。这张照片我前后做过4个不同版本的处理,令我欣慰的是一次比一次更好。如果让我现在再做一次的话,我有绝对的把握可以做得比当前版本更好。

你问我为什么,我也说不清。也许并没有新的技术,依然是那几项技术的组合,这种体会很难言说。可以肯定的是,“温故”是掌握基本原理和基础操作的最佳途径——即使不是捷径。很多人面对照片一筹莫展,或者技术局限,原因正是因为不愿意“温故”,嫌麻烦——快节奏的时代,时间宝贵,原也无可厚非。但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是,假如你想学好一样东西,你就得花时间,花精力,并且打下扎实的基础。这句话很朴实,但是很真实。

我也用插件,我也会营造特殊效果,但是这都属于锦上添花。基础打扎实了,一切都水到渠成;假如只是浅尝辄止,那就永远是三脚猫。基础的东西比不上花哨的炫技吸引人,只是掌握了基础,想花哨的时候自然花得起来;单会卖弄几手花活的,那条腿看来是很难续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