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期处理电脑配置与DIY指南-2023版(酷睿13代 / 锐龙5000)

作者:秋凉 | 发布日期:

不同于前两年对于系统配置的详细描述,我今年打算择其重点,尤其是结合酷睿和锐龙平台过去一年里的主要变化,展开后期处理电脑DIY指南,并对去年的文章做一些微调。在开始今年的配置文章之前,我想再次强调一点,即Lightroom Classic和Photoshop对于电脑系统有较高的要求,然而追求极致对于后期处理来说并不必要。确切来说,除非是对于游戏的刚需,尤其是你要在4K显示屏下获得最佳的游戏体验,或者你要搭建的是一台用于大数据渲染的服务器,不然目前绝大多数顶级性能对你来说都是过剩的。得益于酷睿和锐龙平台这两年的发展,中端的电脑性能已经足够毫不妥协地满足后期处理的需求。由此带来的一大好处,便是价格的相应下降以及性价比的提升。

由此,今年我的配置也会着重在性价比方面,即在满足后期处理需求的情况下,如何挑选相对性价比较高的配件。毕竟,要堆配置的话,无脑买i9-13900K/Z790/DDR5或者R9-7950X/X670/DDR5平台就行了,绝对性能有保障,价格嘛,可能也会奔着20000去了。从酷睿12代开始,单核和多线程能力都获得了极大的提升,可以说英特尔是认真应对了Ryzen3的强大挑战。而13代酷睿则变得更强。因此,虽然我以前言必称i7/i9,但是现在i5的性能已经可以直逼上一代i9,而其价格只有1/2。这可能就是这一年多来最大的变化,也使得酷睿平台的性价比显著提升。

虽然我们的价格区间依然在15000元左右,但是通过配置你可以看到,今年同样的价格所获得的性能,在CPU、内存、存储等方面都比去年有力显著提升。虽然我今年没有罗列6000元左右的低价选择,但是实际上今年你确实可以用更低的价格配置到比去年更好的入门选择。存储、内存和显卡的价格,今年是显著回归的。

酷睿 平台CPU与主板选择

12代酷睿被誉为牙膏挤爆的一代提升。与11代酷睿相比,12代酷睿采用大小核设计,单核性能与多线程性能都获得了很大的提高,有点翻盘锐龙Ryzen 3的感觉。13代酷睿更进一步,虽然是小改,但是增加了核心数并提高了缓存,单核与多线程能力进一步提升。从下表中你可以看到,i5-13600K是14核+20线程设计,缓存24MB,睿频5.1GHz,而i7-12700K直接超过了上一代i9-12900K的配置。目前,i5-13600K的价格是2699元,与12代酷睿i7相仿,而i7-13700K的价格要高出1000元。虽然很多年来我习惯说后期处理电脑配i7或者以上CPU,但是这一次,i5-13600K是足够用了。如果后续有i5-13600KF的话,价格能进一步降低,那就更合适了。如果有一定的支出富余,那么多花1000元配置i7-13700K也是合理的选择。

酷睿13

酷睿新平台的主板目前只有Z790,B系主板还没推出。但是Z690和B660主板都支持13代酷睿。Z690和B660主板有支持DDR4和DDR5的不同版本。DDR4和DDR5不能通用,所以在购买的时候记得选择相应的版本。由于DDR5内存的价格已经大幅下降,比如美商海盗船的32G 5200套条价格还不到1200元,因此对于PC平台,我建议选择DDR5的主板配置。对于主板品牌与价位,我的意见一贯是选择主流大厂(华硕、微星、技嘉等)的中档主板。

锐龙平台CPU与主板选择

锐龙在大获成功的Ryzen3以后,已经升级到了Ryzen4的7000系列。7000系列采用AM5接口,与5000系列的AM4不同。因此锐龙7000与5000的主板不能通用,如果你之前使用的是锐龙5000主板,也不能升级到锐龙7000处理器。由于目前锐龙5000依然在售,并且与锐龙7000系列存在比较大的价格差距,因此从性能和价格综合的角度来看,我对AMD和Intel平台的观点有所不同。

举例来说,R7-7700X的价格为2999元,其配置为8核16线程;R9-7900X达到了4299元。而12核24线程的R9-5900X价格只有2699元,和我去年购买5800X的价格相当。对于今年的AMD平台,我个人推荐在考虑性价比的情况下,可以继续使用AM4接口的配置,即X570或者B550主板,安装上一代锐龙R9-5900X。5900X是上一代次旗舰产品(仅次于5950X),其性能足够强大,而目前的价格已经非常具有性价比。选择锐龙5000平台的缺点在于你无法升级使用DDR5内存。虽然DDR5是趋势,从性价比和对后期处理的性能影响来看,DDR4内存并不落伍。电子产品永远存在买来即落伍的现实。因此,现阶段购买锐龙5000系列可能是最为理性的选择。

CPU散热器

可以选择水冷散热器,也可以选择风冷散热器。我配置的5800X机器采用的是来自猫头鹰的NH-U12A。和D15s相比,U12A体积更小,散热效果猫头鹰官方表述更好。而且U12A采用偏斜的设计,安装内存等都相对比较方便。在采用微星主板自带PBO的情况下,温度控制尚属良好。散热器的选择根据个人喜好和预算,以及超频使用情况来决定,但是散热器必须与机箱大小适配,这一点在配置电脑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

猫头鹰U12A

显卡

关于后期处理电脑的显卡需求,我想再强调一下。首先,依然有人说“后期处理根本不用配置好的显卡”,这个人云亦云的判断显然是错的。Photoshop和Lightroom的性能在这几年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多数性能增强得益于对显卡的利用。就在我写作本文的前一周,Lightroom和Photoshop的升级都强化了选择功能的AI判断能力,而这都是需要大量计算资源的功能。Lightroom和Photoshop不需要显卡性能在十年前基本是正确的,现在这篇老黄历早就翻过了。在无法获得显卡加速的情况下,Lightroom和Photoshop的许多功能无法正常使用,并且会面临大量的运行问题。但是,问题的另一方面在于,Lightroom和Photoshop对于显卡功能的要求不像电脑游戏那么高。所以一味追求显卡性能、不断提升显卡购买预算也是没有必要的。

Adobe对显卡的最低要求是显存不能低于2GB,同时Adobe明确表示过早发布的显卡可能产生问题。因此,Adobe用PassMark分数来做一个基本的衡量,建议你选择PassMark跑分不低于2000分的显卡

Photoshop的显卡需求

关于显卡,今年显而易见的好处是价格回归基本正常,因此去年花在显卡上的冤枉钱今年就能省下了。40系显卡估计要到23年中以后才有逐渐配置的价值。对于摄影后期处理而言,我的推荐是RTX 3060或者RTX 3060Ti显卡。与20系相比,3060没有2060那么甜,因此在预算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配置RTX 3060Ti。在预算不允许的情况下,RTX 3060也足够满足需要,并且3060有12G显存的版本。在品牌选择方面,依然建议选择主流大厂的显卡,中端或者入门级的都可以,也看价格吧。

M.2 NVMe SSD硬盘

很多人现在已经知道SSD硬盘的运行速度远高于机械硬盘(HDD)。但是,许多人不知道的是,M.2 NVMe SSD硬盘的传输速度与SATA SSD完全不在一个等级上。

一般来说我们习惯将硬盘连接在SATA接口上。SATA 3.0支持最高6Gbps的理论传输速度,这一速度远高于传统HDD的数据传输能力,因此在HDD时代SATA 3.0能够满足数据传输需求。但是,SSD的数据传输能力越来越快,SATA 3.0就成为了瓶颈。M.2接口是一种直接连接主板PCIe通道的接口。M.2最大的特点是它不但能支持SATA 3.0协议,还能支持NVMe协议,这就突破了SATA 3.0 6Gbps的速度上限。

以三星SSD为例。三星连接SATA 3.0的860 PRO最大读取速度为560MB/s,写入速度为530MB/s。PCIe 3.0的理论速度是32Gbps,三星M.2 NVMe SSD 970 PRO能够实现最高3500MB/s的读取速度和2700MB/s的写入速度。也就是说,其读取速度超过SATA 3.0传输速度的6倍,写入速度超过SATA 3.0传输速度的5倍!三星980 PRO支持PCIe 4.0,理论传输速度64Gbps,其顺序读取速度达到7000MB/s,顺序写入速度为5000MB/s! 关于接口对SSD和HDD速度影响的比较,可以参看我之前所写的不同类型存储和不同连接速度差异的详细文章

三星980PRO

简单来说,作为应用于后期处理的电脑,你需要快速的存取介质,因此M.2 NVMe SSD是你的最佳选择!我建议你配置至少一块不小于1T的SSD用于系统、软件和Lightroom目录。在理想情况下,安装两块M.2 SSD是现阶段比较合理的配置。

对于M.2 NVMe SSD硬盘,我需要提醒你注意几点。首先,M.2接口既能支持NVMe也能支持SATA 3.0,因此在购买SSD的时候记住一定要确认参数中是否支持NVMe协议。其次,要充分发挥M.2 NVMe SSD的性能,主板、CPU等组件也必须能够支持相应的PCIe协议。例如,如果主板和CPU不能支持PCIe 4.0,那么即使你选择三星980 PRO,也依然无法达到PCIe 4.0下的速度。最后,M.2硬盘在运行时会非常热,硬盘的安装位置、散热等都必须要考虑好,因此一块设计优良的主板和气流通常的机箱对M.2 SSD的运行非常重要。

好消息是,大容量M.2 SSD的价格与我们之前熟悉的HDD一样,遵循着随时间推移下降的规律,已经下降到完全可以接受的区间。因此,今年装机,我推荐你选择1+2T的组合,甚至2+2T的组合。 三星980PRO是最早支持PCIe 4.0速度的SSD,而目前美光、西数等具有类似规格的产品可供选择。

内存

目前台式电脑单条内存的容量以8GB和16GB为多。Adobe建议系统内存不低于12GB。考虑到数码照片体积越来越大,我建议至少为电脑配置32GB内存,也就是两条16GB内存条。如果今后运行非常大的任务,可以再增加两条16GB内存组成64GB内存。由于DDR5和DDR4不通用,因此需要结合平台来选择内存。或者可以倒过来说,你是先决定内存种类,然后选择平台。虽然行家可以说出时序、频率、超频等许多专业术语,但是简单一点,购买内存首先考虑平台(DDR5还是DDR4),其次考虑品牌(放着芝奇、海盗船、三星、金士顿、英睿达一众品牌不用,买杂牌就有点自寻烦恼),最后就是容量。

SSD/HDD硬盘存储

SSD和HDD都可以连接到SATA 3.0接口作为主要存储介质。SSD可以完全发挥SATA 3.0的传输速度,而HDD则是数据传输的限速因素。这两年SSD的容量获得了大幅提升,而价格却在逐步下降。因此,SSD已经具有了部分替代HDD作为主存储的潜力。而HDD的优势则在于存储量。

由于M.2固态硬盘价格的下降和容量的提升,我不再推荐SATA接口SSD,而是建议配备第二块M.2 SSD。因此,对于采用了两条大容量M.2 SSD的配置,大容量HDD显得比SATA接口SSD更有意义。同样,好详细是今年不知道是不是矿业生意不好了还是啥,HDD的价格也回归正常。2000元可以买到16T的企业级硬盘,还要什么拖拉机?!你甚至可以买两块高容量硬盘组成RAID来更进一步提升速度或者数据冗余。我有时候会想象给我的NAS里面装上四块16T硬盘组个RAID10……

电源

电源是PC组装中很重要的一环。全模组电源是一种电源本体和连线分开的电源。电源上有许多接口,当需要连接该设备时插入电源线,连接机箱中的相应设备。在不需要的时候不必连接。这样就简化了机箱走线,避免大量没有用的电源线出现在机箱里。因此,我推荐你选择一款全模组电源。

电源的转化效率往往以铜牌、银牌、金牌、白金、铂金等标识,级别越高转化效率也越高,相对能耗就越低,但是价格也越贵。电源的功率取决于设备的功耗总和。CPU和显卡是耗电大户。尤其在超频使用的时候,实际功耗会远大于TDP,如果电源功率不足就会造成各类使用问题,包括死机、突然关机甚至设备损坏等。

因此,就电源选择来说,有三大要点:第一是功率要足,第二是尽量选择全模组,第三是质量要可靠。质量不可靠的电源或者虚标功率,或者输出电压不稳定,都会对使用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我本人也曾经是劣质电源的受害者。

就这篇文章中的配置,我认为650W的电源足够使用。如果你对电源非常在意,那么750W的电源将提供更大的富余。

美商海盗船RM650x全模组电脑电源:80Plus金牌认证电源,全模组设计,650W额定功率。对于我们这套系统,这台650W电源已经足够应付了。

海盗船电源

机箱

一款好的机箱拥有良好的散热设计、足够的扩展性、便捷的插槽接口,当然还有令人愉悦的外观。由于我们选择的是ATX标准主板,所以在选择机箱的时候务必确认是否能够放入ATX主板。此外,即使采用猫头鹰U12H,体积也不算小,机箱的高度要适配散热器。如果选择水冷散热器,则需要为水冷留下空间。稍大的机箱空间会更有利于后续的维护、升级和整体散热。我建议你选择较大的中塔型机箱或者全塔型机箱。全塔型机箱的散热更好,内部空间更大,能够支持E-ATX主板规格,对于加长型显卡的支持通常也更好,但是体积也更为庞大。

外观是不可回避的重要因素。审美因人而异,不过我个人对于传统机箱的设计风格一般不忍直视,好在我发现即使戴尔外星人的设计似乎也向着我能够欣赏的方向发展了,看来我的审美并非很有问题。此外我也完全不能欣赏颜色混杂的RGB灯光——不能说有多难看,但是至少炫酷的感觉也就一闪而过吧。不同品牌在机箱设计的审美上也有所差异,所以你不妨多加比较,在满足系统安装要求、拥有良好散热和扩展的前提下,选择符合你个人审美的产品。

酷冷至尊S600 (清风侠)中塔吸音降噪机箱:这是我去年自己买的机箱。性价比不算高,我主要看中不侧透,而且我希望声音稍微轻一些,同时高度正好容纳散热器。机箱做工不错。由于电源仓不大,模组电源电线很粗,我一共装了5块硬盘,走线稍微累一点。类似的机箱,美商海盗船等其他品牌也有,可以自行选择。

美商海盗船780T全塔机箱:功能自然很强悍,充足的水冷布局位置,足够的扩展空间。体积也很庞大。

机箱2

配置总结与价格

依据我查询时京东的自营产品售价(售价经常在变动,因此仅供参考),今年我们AMD平台的总价是15199元,配置如下:

设备名称 型号 数量 单价
CPU 锐龙7 5900X 12核24线程 3.7GHz 1 2699
散热器 猫头鹰U12A 1 769
主板 华硕TUF GAMING X570-PLUS (WI-FI) 1 1649
显卡 微星魔龙 GeForce RTX 3060 Ti GAMING X 8G LHR 超频版 旗舰款 1 3399
M.2 SSD 三星980 PRO M.2 NVMe SSD 1TB PCIe 4.0 1 899
SATA SSD 西部数据2TB SSD固态硬盘 M.2接口 WD_BLACK SN770 2TB SSD 1 1399
HDD 希捷16TB 256MB 7200RPM 企业级硬盘 希捷银河Exos X18系列 1 1999
内存 芝奇32GB(16G×2)套装 DDR4 3600频率 台式机内存条-皇家戟RGB灯条 1 1168
电源 美商海盗船 (USCORSAIR) 额定650W RM650x 全模组电源 1 749
机箱 酷冷至尊(CoolerMaster)S600 (清风侠)中塔吸音降噪机箱 1 469
总价     15199

与去年相比,AMD平台的价格下降了差不多1500元,但是我们配备了性能更强的5900X处理器。得益于显卡价格的回归,我们用比去年少1000元的价格获得了更全能的RTX 3060Ti。同时,SSD的价格也显著下降,因此不但三星1T 980PRO价格远低于去年,同时,我们可以用类似的价格买到速度更快的西数SSD作为从盘。而在机械硬盘方面,1999元可以买到16T的超大企业级硬盘,这又是一个去年难以实现的目标。因此,总体看来,由于去年许多设备价格的畸形,今年的配置性价比要比去年高很多。虽然没有升级到最新的AM5平台,但是这套设备的性能也已经足够满足后期处理的需求。

我们再来看一下酷睿平台:

设备名称 型号 数量 单价
CPU i5-13600K 处理器 14核20线程 睿频5.1Ghz L3 24M 1 2699
散热器 猫头鹰U12A 1 769
主板 微星(MSI)MAG Z690 TORPEDO DDR5鱼雷电脑主板 1 1799
显卡 微星魔龙 GeForce RTX 3060 Ti GAMING X 8G LHR 超频版 旗舰款 1 3399
M.2 SSD 三星980 PRO M.2 NVMe SSD 1TB PCIe 4.0 1 899
SATA SSD 西部数据2TB SSD固态硬盘 M.2接口 WD_BLACK SN770 2TB SSD 1 1399
HDD 希捷16TB 256MB 7200RPM 企业级硬盘 希捷银河Exos X18系列 1 1999
内存 美商海盗船32GB(16G×2)套装 DDR5 6000 台式机内存条 复仇者系列 游戏型 C36 1 1649
电源 美商海盗船 (USCORSAIR) 额定650W RM650x 全模组电源 1 749
机箱 酷冷至尊(CoolerMaster)S600 (清风侠)中塔吸音降噪机箱 1 469
总价     15830

酷睿平台的价格比AMD平台贵了几百块钱,主要是我选择了6000频的DDR5内存。如果你选择同品牌5200频的DDR5内存的话,那么价格基本相当,所以DDR5本身并不是价格的决定因素。与AMD相比,酷睿平台虽然使用的还是Z690主板,但是支持DDR5,并且搭载了最新、强大的13600K。因此,今年酷睿平台的性价比更高。如果你愿意稍微再多出1000元,就能升级到i7-13700K,基本已经是CPU的顶级水平了。

预算紧张情况下的DIY电脑配置

我今年原本没有打算写这一节(主要是偷懒)。但是正好群里有人问起,考虑到这两年的特殊原因(也许不特殊),对于价格敏感的用户不知道是不是更多 。而今年的价格倒是更适合去配置一台满足摄影后期处理一般需求的主流水平电脑。

我的英特尔平台低预算后期处理DIY电脑参考配置如下:

设备名称 型号 数量 单价
CPU 英特尔(Intel)i3-12310F 4核8线程 1 869
主板 技嘉(GIGABYTE)魔鹰B660M GAMING X AX DDR4主板 1 989
显卡 华硕(ASUS)PH-GeForce GTX1650 SUPER-O4G 1 1299
M.2 SSD 英睿达(Crucial)美光2TB SSD固态硬盘M.2接口(NVMe协议 PCIe4.0*4) P3Plus 1 1199
内存 金士顿 (Kingston) FURY 16GB(8G×2)套装 DDR4 3200 1 399
电源 长城额定550W G5金牌版全模电脑电源 1 389
机箱 酷冷至尊(CoolerMaster)MB520(旋风520) 1 279
总价     5423

价格基本控制在5000元出头。如果你和品牌电脑相比的话,它们的CPU会更好一些,但是这里5000元价格,你其实还是获得了足够的性能。CPU 12代i3虽然是入门版本,但是性能够用。存储我用了一块2T的M.2 SSD,这绝对是比500G SSD + 2T HDD更好的选择,你会体验到M.2的速度。对于4T以下的存储,目前已经没有选择HDD的理由了。主要费思量的是显卡。1650s货源比较少,所以能买就买,买不到只能1050Ti了,价格更低,只能说是勉强够用。其余诸如机箱啊、电源之类的,有太多选择,自己喜欢就好。这套配置的价格虽然只有我们主配置的1/3,然而性能达到主流水平,可以满足后期处理的需求。

我的AMD平台低预算后期处理DIY电脑参考配置如下:

设备名称 型号 数量 单价
CPU AMD 锐龙5 5600G处理器 6核12线程 3.9GHz 65W 1 899
主板 华硕(ASUS)TUF GAMING B550M-PLUS WIFI II 重炮手 1 749
显卡 华硕(ASUS)PH-GeForce GTX1650 SUPER-O4G 1 1299
M.2 SSD 英睿达(Crucial)美光2TB SSD固态硬盘M.2接口(NVMe协议 PCIe4.0*4) P3Plus 1 1199
内存 金士顿 (Kingston) FURY 16GB(8G×2)套装 DDR4 3200 1 399
电源 长城额定550W G5金牌版全模电脑电源 1 389
机箱 酷冷至尊(CoolerMaster)MB520(旋风520) 1 279
总价     5213

价格与酷睿平台相似。得益于Ryzen3系列5600G的甜品特性,因此5000元的价格依然能够获得6核12线程,5600也当之无愧Ryzen3性价比最高的型号之一。总结来看,虽然我推荐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参照15000元的配置组装一台可以长期使用的后期处理电脑,但是即使在5000元水平,依然能够获得够用的性能。以上就是我今年关于组装PC的推荐。明年料想我们将进入酷睿14代和锐龙7000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