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君特·格拉斯

2015-04-20

君特·格拉斯的去世能够出现在国内新闻报道相对比较显要的位置可能缘于他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的身份。其实我真的有些怀疑,在当今中国,还有多少人,尤其是年轻人了解并且阅读、思考像格拉斯这样写作略带晦涩的长篇巨著的作家。我得承认,我并没有多么深入地阅读过格拉斯,我只是很随意翻过他的书,以及他的一些文字,我只是对于格拉斯这个人有所印象而已。

我不是通过诺贝尔奖了解格拉斯的。认识格拉斯的途径也许很特殊,那是另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大江健三郎。大江健三郎与格拉斯有许多相似点——都出生于那个战乱年代,都出生于侵略国家,都遭受了战争的心灵创伤,都是坚定的反战与和平主义者,都致力于反省祖国所犯下的历史错误而在自己的国家备受争议。或许正是如此,使得这两位作家成为了好友,使得大江健三郎不断在自己的随笔中提到格拉斯——此外,还有戈迪默、萨义德,他的老师渡边一夫,以及我们都无比熟悉的鲁迅先生。

这些年我读过的书非常有限,然而大江健三郎的书我看得不少,新书出版后都会买回来,或者通读,或者读过里面的一部分。就如大江健三郎自己所说,他已经是一个进入暮年的作家。去年我曾经强迫自己看过不算很小部头的名著,我发现或许到了这个年纪才能对很多经典作家有更深的认识,包括大江书中许多之前完全不明白的内容现在看来便如平铺直叙一般。大江健三郎最近的基本说说实话就我个人感觉并不怎么样,更多不像小说,而是作家在迟暮之年在极力表达自己的思想,想要留下自己的观点,面对一个糟糕动荡的世界,面对人类社会面临的风险,想要警示,想要改变却又无能为力的呐喊。而这正是大江健三郎对我产生很大影响的原因所在。

我们总是希望通过阅读去看透一些东西,去了解深层次的社会与人生。与其说是作家,格拉斯和大江健三郎这样的人更应该被看做是斗士。他们坚强地与环境抗争,力图把人性中所有丑恶的东西都暴露出来,充分地鞭挞——当然,目的是为我们留下那些善与美。中学生经常嘲笑鲁迅,嘲笑鲁迅连“纪念”和“记念”都分不清楚,嘲笑鲁迅奇怪的中文名词翻译,嘲笑鲁迅冗长而复杂的句式,那或许正是因为他们是中学生,仅此而已。大江健三郎曾经说过,鲁迅的伟大正因为他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中从未停止斗争,而这样的环境却是由自己生活的国家所造成,他为此感到羞愧。

今天,我们的语文课本在去鲁迅化,格拉斯离我们远去,大江健三郎也已经80岁了。生活在中国近代史上最混乱年代的鲁迅用文字为我们记录了他深入国民性的观察与思考;在纳粹德国出生的君特·格拉斯用文字为我们清算了那段黑暗的灭绝人性的历史;经历了人类历史上唯一核战争的大江健三郎在此后的人生中不断通过文字向我们阐释着这些不可磨灭的经历在他心灵中留下的烙印。而我们在今天经历着什么?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学技术颠覆了既往的一切,交流与生活方式都发生了重大改变;在我身边,所有人都在谈房子——对不起,最近开始谈股票了——没钱的攒钱买房,有钱的不断买房,工作是为了买房,生活是为了买房,所有人的“梦想”轨迹都惊人的一致,仿佛我在德莱赛笔下曾经看到过的那样。

我在想,那些远去的作家注定属于他们的时代,时代为他们打下烙印。而当我身处这样一个惊天变革的时代,谁来为我们打下烙印?格拉斯远去了,谁能走近这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