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凉谈后期之四

2014-01-23

...续前

为真实干杯!

请首先看一看下面四组照片,然后请回答我两个问题:一,右边的照片很不真实吗?二,右边的照片是否比左边的照片更漂亮?

处理前与处理后处理前与处理后处理前与处理后 处理前与处理后

如果你最终认为左边的照片更漂亮,那我无话可说,也许我们的出生地不在同一个星球上也说不定。后期处理有不同的方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的,比如设计师和摄影师的想法就会明显不同。但是,后期处理可以以获得真实场景为目的出现,这也是我自己做后期处理的主要动因。

为什么经过后期处理的照片要比通常情况下软件或者相机默认渲染的照片更好?因为光线。摄影是捕捉光线的过程,我们的眼睛同样是感受明暗的器官。从某种程度来说,照相机与感光元件是对人眼尤其是对视网膜的一种仿生。然而照相机捕捉明暗的方法与我们的眼睛并不相同。

你可以做很多简单的尝试。面对西下的夕阳,面前是火红的太阳和漂亮的彩霞,地面上是城市的高楼或者层叠的山峦。按下相机快门,你不可能获得如你所见相同的画面。或者是剪影一般的地面景物,或者是完全看不见的天空云霞。在一片阳光斑驳的树林中,面对林间小路按下相机快门,你同样会惊讶于明暗反差的巨大。

其实,我们观察世界的并不是眼睛,而是我们的大脑。大脑接受眼睛的明暗信号后会渲染这些信号形成我们所见的场景。可以说,这个过程极度类似于我之前说过的相机或者软件渲染RAW文件的过程,只是这个过程要远远更复杂、并且更高级。与数码照片相比,眼睛+大脑的组合存在两个显著的不同。

其一,人所能感受到的明暗反差范围要远强于相机。相机为什么无法同时拍出逆光下的太阳和地面景物?因为这两者之间的明暗反差超过了相机的动态范围限制。可是我们可以毫不费力地看到这些反差强烈的景物。人所能感受到的明暗反差要远远强于相机,这是第一个重要的不同。

其二,人对明暗的感受性与相机不同。与人的眼睛相比,相机对明暗的感受接近于线性。当你面对逆光拍摄人想的时候,你不会觉得人脸很暗。然而如果你对光强度敏感,你会知道这种反差的客观存在,并且知道人脸在照片上会变得非常暗。根据我自己的理解,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人的眼镜与大脑组合适应了光线的变化,并且做出了自己的判断。很多时候,你并不能感受到面前明暗反差的强烈,然而通过相机,你却能很清楚地看到强烈的对比。

很多人说摄影是反应真实的艺术,这句话是对的,问题是大家在理解这句话的时候强调了真实而忽略了艺术。通过相机记录下来的场景与真实是有差距的,这种差距既来源于我曾经说过的二维平面和真实世界的差别,也来源于相机与人对明暗感受性的差别。我很厌烦谈艺术,因为今天艺术已经被贴上了伪文艺的标签,似乎沾上艺术就能标榜自己的不同。在摄影的世界里,宣称自己是创造艺术的家伙我一直绕路而行。然而,回到艺术起源的地方,你不得不承认所有照片都是艺术,哪怕只是记录生活的真实,因为每一张照片都是对真实的歪曲,无论你是否意识到。

因此,我们处理照片的一种动力是移去这种来自于“艺术”与真实的差别,让照片更能够反映我们眼睛所能看到的实际情况,而这又何尝不是看山还是山的艺术?当别人为你展示某次旅行照片的时候,你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是什么?实际要比照片更好看,照片拍不出这种感觉!那么,就让我们通过后期处理来重现这种真实的感觉!我们喜欢影调均匀的画面,没有人喜欢自己的脸像包拯一样黑,于是我们通过各种影调控制命令来弥补相机原来的“缺陷”,获得对真实场面的逼真还原。

确实,后期处理能够带来更真实的结果,你不得不承认这一点。即使是一张强调真实的留念照,你也希望它是一张好照片,不要否认!

日常与非常的平衡

《我们为何拍照片》中,我曾经说过这么一段话:让照片值得回味,取决于你如何不着痕迹地将非常融入进日常。一张照片有多好,往往在于它有多少引人想象的空间。美感由此而来。

在写这段话的时候,我想到的是川端康成的小说《千只鹤》,而且日常与非常的评价也是我从川端康成小说的翻译者叶渭渠先生的文字中挪用的。我读过几乎所有川端康成的小说,然而每次想到日常与非常,总是会冒出《千只鹤》这本书。我说不上为什么,但是川端康成能够将一种深邃的美融入到这个本质上非常变态的故事中,这大约就是川端小说独特的魅力。而叶渭渠先生的评论非常精到,这就是一种日常与非常的微妙平衡。

你看到的是一个在日常情景中发生的非常故事,所有一切都是最为平常的,然而从这些平常的物事中能够延伸出那些不平常的想象并且发生异常的事情。这种真实与虚幻之间的艺术张力是无以言表的。

与文学不同,摄影是直观的表现方法,然而在直观的表象背后同样可以蕴含这种日常与非常的张力。这并不艺术,也不高深。以我们之前说过的问题为例,你看到的森林与相机记录下来的森林不同,于是你通过一些技术来解决阴影与高光的问题,来获得记忆中更真实的画面。这就是一种将非常融入日常的最简单途径。为什么?这难道不是回复真实的过程吗?

人的大脑是无比强大的,我们的认知受到遗传与经验的影响。虽然大多数人不会了解其中的原理,但是他们知道一般的照片不是这样的。他们看到的照片,或者他们拍出的照片经常是那样的,然而这张照片超出了他们的日常经验,于是他们会感受到一种异样的美。也许你看到一张漂亮的逆光人像照会知道这张照片大概是如何处理得来的,你会知道这样的照片通过普通的手段是无法获得的。可是别人不会知道,他们只是看照片而已,看到他们拍不出的照片,而且又是如此漂亮的照片。

数码后期总是在日常与非常之间游走。除非你是设计师,不然你不会极度偏离日常,让一张照片变成一幅油画。可是什么是合理的平衡?不要追寻这个问题的答案,因为这根本就不是一个有答案的问题。

更换天空是Photoshop很常规的用法之一,尽管我自己几乎从来没有使用过。按照一般的理解,这是一种欺骗。但是果然如此吗?你面对山峦,拍摄了一张照片。这时候,天空突然飞过了一行飞鸟,你马上又拍下了一张照片。回到家里,你发现第一张照片的天空上没有鸟,而第二张照片因为对焦在飞鸟上而让地面的山峦显得有些模糊。于是,你把第二张照片的飞鸟添加到第一张照片上。

请问,你如何评价这件事情?

很多人把事情想得很简单,但是这个世界上大多数问题都不是一个简单的对或者错。如果你是以如此简单的头脑考虑问题,那么归功于中国教育的失败对你可能更善意一些。毫无疑问,我自己有一些原则,然而这些原则不具备普遍性。即使我自己也常常会尝试一些很激进的技术。例如,我使用HDR一般是为了解决动态范围不足的问题,但是有时候我也会喜欢那种强烈的HDR效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把握方式,而面对不同的照片你也完全可以做不同的决定。日常与非常之间的平衡好像分离色调的滑块,偏向哪一侧可以视很多情况改变,尽管在大多数时候你可能有自己的风格。

没有必要评论后期处理的对与错,因为你处理照片的唯一目的是获得一张比默认设置更好的照片。我每次做完照片就会让我太太看一看,她基本会给我三类评论:很假,不置可否,或者,真漂亮!

你要的是最后一种反应,无论你如何把握日常与非常的关系! (待续...